您从网上看到的什么黑科技,那全都是错的, 因为古代马车它根据不同的需求 ,有时候伞需要立在车上,有时候需要取下来,这是礼制的需要,并没有攻击防御功能。
▲“秦始皇陵铜车马”一号车
▲“秦始皇陵铜车马”二号车
据史书记载,早在西周时期,就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车马制度。秦灭六国后,车马制度进一步规范。而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一、二号车作为秦始皇出巡的专用车辆,也特别讲究。两乘马车均为单辕、双轮、四马系驾,主体是青铜铸造,通体彩绘,配有大量金银饰件。驭手整装就位,神情专注,手中金属辔(pei)绳婉转灵活,仿佛只要一声令下,马车就会立即飞驰而去。
它真的是文化的象征,就挖掘出这一点点东西, 已经体现出这文化的价值,很难用言语来形容。
党士学说,但“秦始皇陵铜车马”有很多神奇之处。比如在冶金铸造和制作技术方面,两乘车的青铜零部件均在三千多件以上,还有子母扣链接、铸接、焊接等十几种工艺在里面,也因此被称为“青铜之冠”。
铜车马的文物价值、学术价值、以及科技价值,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,第一个就是它的冶金、铸造、制造技术 ,这是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,第二点我们看铜车马看什么,就是看车的形制、结构是什么样子的, 马是怎么拉车的, 这个关系都交代的清清楚楚,第三个重要的是它是彩绘铜车马,而且它是通体彩绘,只有极个别的几处是不彩绘的, 它是忠实再现了秦始皇马车的装饰豪华程度 ,如果说一号车和二号车有什么不同, 它是根据皇帝的不同需要, 所做的两乘不同规格的马车, 一号车是用于狩猎、观景,二号车是用于休息的马车,它们的不同点在这。
铜车马的铸造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。今天在我们几千年之后的人看起来,依然为其精湛的工艺和技术感叹。在这方面,王振平也有发言权。
二号车的车盖形制比较大,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是范铸, 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, 这个东西确实是比较难,我们前几次全部失败,失败在哪呢, 是因为面积特别大,铜在流动的过程中它会冷却,冷却以后它的流速就慢了,就流不到它的边缘去 ,那么前几次全部是作废的,到后来我们通过对模壳的加工, 然后再给它做排气孔 ,然后做了很多辅助的东西, 最后通过了十来次才做成了一个伞盖。
王振平说,“秦始皇陵铜车马”除了冶金技术工艺的难题,还有一些金属的熔点问题,让他至今不能理解。“秦始皇陵铜车马”马脖子上的膺环,作为一种装饰品,实物是由一节金、一节银分段铸焊的。
现在我们无法理解的一个工艺就是 ,金的熔点是一千零六十多度, 银的熔点是九百多度 ,这两个不同熔点的东西 ,咋么浇铸成型的, 这个也是一个疑问。
每个子母扣的长度在十四毫米,宽度八毫米,厚度四毫米, 这都不是难的 ,难的是子母扣里边还有销钉 ,销钉不到一毫米,所以说在古代这个一毫米的东西它用什么钻头 ,拿啥做的东西,拿啥打的眼, 这个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 ,现在我们做的比以前的简单多了,现在我们就是用机床加工,加工回来的,现在销钉的孔是我们自己手动用钻头打的, 打一千多个孔用了三天多的时间。
铜车马兵马俑加一些现代的元素在里面,或者是加一点现在萌一点的元素这种类型的,会觉得挺有新意的。
我们做铜车马的一号车立车和二号车安车,集大成文物的复制品,它可以真正的把这些文物的文化、纹饰 、包括古代的这些工艺,包括它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, 能够真正的集于一身,让游客能够近距离去收藏它。
好的文物保护,正是“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”;让文物活起来,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“精神之钙”,又要在现代营销中找到包装手段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文物的保护和开发相得益彰。
本期节目记者:张鹏飞 张鑫 贺亚洲
微信
手机